教育的发展变革离不开国际国内环境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教育的发展变革离不开国际国内环境。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强国。中国人认为美国的共和国和民主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典范。在中国,由于辛亥革命不彻底,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只有思想革命才能彻底摧毁封建思想体系。俄罗斯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五四”运动标志着这一新阶段的开始。五四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思想革命。它沉重地打击了包括封建主义在内的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学校废除了尊孔读经的内容;在文学革命的推动下,学校采用白话文进行教学,使学校教育接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教育的普及创造条件;在科学民主的口号下,提倡男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平等;提倡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所有这些都使我国教育进入世界现代教育的行列,逐步建立起我国自身的教育传统。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在此期间发展缓慢,但在办学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高等教育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战线。
在高等教育的思想转变中,我们不得不提到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民国初期,他提出了军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审美教育的“五育”教育方针。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为北京大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民国初期,北京大学依然死气沉沉,封建复古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1917年蔡元培担任校长后,进行了改革,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改革方针。他说:“我对各种理论,按照各国大学的一般规则,遵循思想自由的原则,兼容并包。无论什么学校,我都能讲道理,持之有故,不能达到自然淘汰的命运。即使相反,我也会倾听他们的自由发展。”[5]
蔡元培1907年在德国留学,后来多次访问欧洲。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不能说来自德国柏林大学的办学思想。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进行了各种改革。首先,多方罗致学识渊博、教育热情、思想先进的新人物担任教师。陈独秀被聘为文科学长,李大钊被聘为图书馆主任、经济史系教授,鲁迅被聘为兼职讲师。还有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杨昌济、马叙伦、陈垣、沈兼士等造诣深厚的学者。二是调整部门设置,实行“选修制”,规定本科生学习80个单元(每学时,全年学习1个单元)即可毕业。将“门”改为“系”,全校设14个系,系主任由教授选举。三是设立评议会和教授会,倡导“教授治校”。四是主张男女同校,并于1920年正式招收女生。五是倡导学生自治,鼓励学生成立各类研究会、社团、出版物、讲座等。从这些改革中可以看出,北京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现代大学。北京大学的改革无疑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一位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家是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他早年在北洋水师学校学习驾驶。甲午战争期间,他正在海军服役,亲眼看到北洋舰队的毁灭,极为震惊,转而弃武从文,在天津当家教。1904年去日本考察教育。1907年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回国后,实行美国教育模式,1919年在天津开设南开大学,设文、理、商三科。张伯苓是著名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主张教育救国,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认为“有爱国之心,有爱国之力,然后始终可以实现救国的宏愿。他对南开大学的办学宗旨提出:“我校的教育宗旨是让学生在未来共同努力,互相支持,成为活泼勤奋、自治的普通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他为南开制定了重视体育、倡导科学、倡导团体组织、注重道德训练、培养救国力量五项“训练方针”。他称这五项为“公能”教育,并作为校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