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网络法制教育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行为是指以思想为主导的活动。行为不仅要受到道德规范的调整,还要受到法律的控制,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网络行为也不例外。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支柱。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教育也必须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入手。
网络法制教育
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民主法制传统、人民法律修养差的国家,如何建设法治社会?邓小平关于加强法制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者的思想可谓战略战略。早在1986年,邓小平就指出:“加强法制,重要的是开展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1]他的判断深刻揭示了法制教育在建立法治国家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网络法治也具有指导意义。自1987年以来,中国制定了许多信息网络法律、法规和规章。虽然仍存在立法滞后、一般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但在信息网络领域并非不可依赖。《电子签名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安全条例》、《出版管理条例》、《计算机信息网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基本建立了我国的网络管理法体系。1997年修订的新刑法第285条至第287条还规定了侵犯计算机系统、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和使用计算机进行金融欺诈、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行为的相应刑事责任。2001年新修订的《着作权法》也对网络侵权问题作了相应的规定。计算机犯罪、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将进一步完善网络行为规范。此外,公安部、信息产业部、新闻出版署等部委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有关事项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如《计算机信息网国际网络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国际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
然而,由于缺乏宣传教育,许多大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或完全不知。根据一项调查,53.7%的大学生不了解中国的网络管理法规,37.6%的大学生听说过,但不知道细节[2]很多大学生对网络犯罪的危害认识不够。他们不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施的犯罪看作是犯罪,而只是智力“游戏”或技术挑战。一旦实施成功,犯罪分子就会得到自我满足,把自己当成“网络英雄”。其他学生也把他们当成“人才”,投以崇拜的目光。因此,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家,要实现法治,法制教育是最基本的。现实社会规范和网络领域规范也是如此。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特别是增强网络空间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法律法规,杜绝网络违法犯罪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任何科学技术(包括网络技术)成果的应用都是有限和底线的,这就是法律。网络空间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正在受到日益严格的法律调整。对网络世界的破坏是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二是培养大学生在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网络法律规范是网络自我保护的重要武器。要帮助学生区分网络社会主体匿名隐形造成的合法、非法、有罪、无罪等问题,提高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和正确使用基本网络法律武器,维护其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