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策略
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物理世界和符号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融为一体。他们是第一个练习卡西尔所说的人的符号生存的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生存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社团也将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在当前学术研究远远落后于大学生网络社区发展现状的情况下,只有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区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效果。”[3] “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要从加强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大学生社区工作。“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区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和方法。”[4]
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区的主体实现社会化。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群体,大学生网络协会的成员必须能够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特别是协会的负责人,必须牢牢把握协会的正确方向。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区生活在特定的网络空间,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一样,也有主人。由于网络是域名管理和IP地址管理,网站和网页的所有者必须密切监控网民在自己空间内的活动。大学生网络俱乐部一般设在各大论坛和聊天室。目前论坛都有自己的版主,聊天室也有管理员。因此,版主和管理员应自觉充当大学生网络社区的引导者和管理者。第三,今年年初,中国实行了互联网备案制度,即所有网站都要向主管部门备案。备案的内容之一是网站运营或宣传的内容。因此,相应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互联网网站备案制度,不能流于形式,管理各大网站传播的内容方向,使非法、反社会的大学生网络社区没有立足之地。最后,作为大学生德育的重要主体,大学德育工作者应积极深入大学生网络社区,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区作为社区成员的健康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加强横向交流,形成合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普遍性,大学生网络社区的突出特点是跨地区、跨校园。也就是说,网络社区的成员来自全国不同的大学或者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无论如何,都说明网络社区已经超越了实体校园的限制。这一特点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加强校园间的横向交流。应该说,网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的超时空交流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可以在网络空间建立讨论交流区,分享引导社区工作的经验,交流大学生网络社区发现的新趋势,共同探讨引导管理的对策,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区的合力,尽量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区管理的真空。
加强网络社区文化建设。学生社区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区日益成为大学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众群体。开展“网络进入社区,社区进入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学德育的客观要求。根据网络社区的固有特点,加强网络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网络社区的健康发展。目前,为了应对网络对校园的影响,高校已采取措施加强信息校园文化建设。鉴于网络社区的蓬勃发展,高校在建设信息校园文化的同时,必须将网络社区文化纳入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克服网络社区文化的自发性,确保大学生网络社区的方向,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区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