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作文教学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由老师写的,老师批改学生看,老师批评学生听。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服从地位。一方面,老师搜肠刮肚,批改浩首枯灯,批评嘴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时挠头,读批语枯燥乏味,听评语昏昏欲睡。结果,作文课已经成为师生最害怕、最头疼的课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生们写作文已经十多年了。因此,当他们高中毕业时,他们仍然无法写作文,他们的意思不清楚。他们充满了学生的口音和八股调。要改变这种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我们需要下定决心树立一个全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把作文写作、改革、评价甚至命题的全部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自我改革和相互评价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也让广大语文教师从批改作文的繁重工作中彻底解放出来,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自主作文教学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
首先,自主作文的概念是基于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是一年级、二年级的小学生,说话也是滔滔不绝的,有头有尾的叙述,生动的形象,讲道理有条不紊,有头有头。至于初中生和高中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增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书籍知识的积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写更复杂的叙事、讨论、解释性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但矛盾的是,在作文课上,他们经常嘴里叼着笔杆,锁着眉毛,冥想,努力写作。因此,他们经常被迫涂抹几笔,敷衍了事。事实上,学生并不缺乏生活材料,也不会选择单词和句子,但我们的训练方法陈旧单调,训练内容枯燥,评价标准僵化,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对写好作文失去了信心。例如,有这样的对话。老师:“作文题目已经出了20多分钟,你怎么连一个字都没写呢?“我真的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老师:“这作文题多好啊,怎么能写不出来呢?生:“我真的没有任何感觉。老师:“快动脑思考,下课后一定要按时交上。生:“我保证按时完成。想象一下,这样的奉命凑合能写出好作文吗?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找到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训练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写作文,写好作文。高中生自主作文训练的理念就是基于这一现实。
其次,自主作文概念的提出是以素质教育为理论依据的。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在应试教育下,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应试,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现行考试答案的固定单一性和评分标准的僵化性决定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即“灌输式”。在这里,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和权威,所有问题的答案都以教师给出的答案为最高标准,所有与之抗争的人都以此为准。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如何规划文章的布局,如何建立中心,如何选择写作技巧,都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认可甚至欣赏。如何在没有老师批改的情况下,不留下老师“御笔”的痕迹,就不会被批改。相反,素质教育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然,这也包括学生的作文素质。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主要因素是充分尊重学生作文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写出自己熟悉和喜爱的内容,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独立作文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作文训练的实践特点。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只有作文是最主观、最个性化、最具创造力的。作文是作者生活经历、思想感情、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别人无法替代和复制。作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心中的“这一个”。因此,作文的第一个特点是写作,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写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出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同时,一篇作文不能达到很高的水平,曹雪芹写《红楼梦》仍然“增删五次”,所以作文写完后需要反复修改。当然,这个过程也可以由老师来代替,但没有作者自己的反复思考和修改,或者不能改变作者自己的写作能力,所以无论是写作文还是修改作文必须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是作文训练的实践,也是独立作文概念的第一个理论基础。
第三,独立作文也符合欣赏教育、快乐教育和成功教育的理论。学生学习汉语,每天都会接触到文质优美的课文和大量优秀的课外读物。当这些阅读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他们自然会有写一篇文章的冲动和欲望。这种写作欲望是无法抑制的。如果他们不让他写作,他们会感到不舒服。这叫“不吐不快”,就像一个生物体要想保持生命状态,就必须一直呼吸一样,“吸”相当于“阅读”,“呼”相当于“写作”。这就是自然规律。但是为什么现在中学作文课这么让师生头疼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作文教学从命题到评价都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写作文的规律。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阅读、生活和年龄特征不一致,更不用说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了。因此,“呼吸”不顺畅、不协调甚至堵塞。当然,结果是学生苦恼,老师头疼。独立作文提倡学生“我手写我的嘴”,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个展示、表达、表达自己的窗口的机会,这些作文形式的学生当然会感到“呼吸快乐”非常快乐。同时,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互相改变,互相欣赏,体验成功的乐趣。当然,他们会很快乐。哪里能找到苦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