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在“地理发现”和资本主义全球扩张之前,由于地理障碍的阻碍,世界各国的发展处于独立和孤立的发展状态,各国的教育也表现出广泛的差异。然而,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的扩张、现代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教育体系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取长补短,表现出强烈的趋同性。特别是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全球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为“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对“教育全球化”历史进程的调查表明,构成“教育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变化。变化的驱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变化的基本方向是从封闭到开放,从精英到公众,从集中到分散,从单一到多样化。同时,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变化的微观过程与全球教育体系发生了复杂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变化和传导为进化驱动力的全球教育体系。
有没有“全球教育体系”?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反对者认为,不仅没有“全球教育体系”,甚至没有“西方教育体系”等跨境概念,实际上只有“美国教育体系”、“英国教育体系”、“法国教育体系”等。相反,国家虽然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边界,但一个国家的教育活动在具体形式上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但这种表面差异并不能掩盖不同国家教育活动在概念、内容、手段、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共同基础,不同国家教育活动的相互影响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事实,就像我们不能否认全球经济体系的存在一样,因为国家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和不同国家经济活动的差异,我们不能否认“全球教育体系”的存在,因为国家作为国际社会的基本政治单位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显然,本文所持的是后一种观点。
 
在“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国家教育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三种主要的动力模式——“元素流”、“模式复制”和“资源共享”分别对应于上述三种主要的“教育全球化”现象。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动力模式,我们可以将“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分为以下阶段:
 
在第一阶段,在工业革命之前,“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元素流动”,可以称为“概念传播阶段”。在这个阶段,国际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教育体系和另一个教育体系相互作用的主要媒介,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频繁和大规模的国际学生交流现象,如西方古希腊、中世纪末和中国战国时期,但由于这种交流始终停留在民间层面,对不同教育体系的变化没有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为“模式复制”,可以称为“西方主导阶段”。在这个阶段,借助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成为发展中国家模仿的榜样,以现代学校制度为核心的现代西方教育制度也作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法宝,中日教育发展史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第三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教育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资源共享”,可称为“全球体系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之间的交流增加,相互依赖,教育体系的预设功能可以部分借助其他国家的相关资源,包括资金、教师、教学仪器设备等,共享全球教育资源从自发阶段进入意识阶段,相互独立、协调、高等教育依赖逐渐增加的“全球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纵观“教育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扩大的西方文化影响力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最显著的特点。目前,很难预测未来是否会发生变化。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扩大,西方文化对当地文化的影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要求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对世界更加开放,否则,教育形成的国民素质将难以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体系的更大开放性必然会降低当地文化对人民的影响。这种文化冲突不仅可能侵蚀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力的基础,而且常常引起人们对破坏文化多元化生态环境的焦虑和担忧。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在维护国家教育主权的旗帜下,尽可能小地开放国内教育市场。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