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基础教育学科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基础教育学科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蕴含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精神。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充分探索与各学科相关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真正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1. 充分利用文本中现有的显性材料。文本是挖掘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发展文本中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材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打开基础教育教科书,我们会发现无论哪个年级,哪个版本的教科书,每一章,每一课都配备了一些迷人、挑衅性、丰富的精美插图,如中国结、中国印刷、中国画、中国龙、中国博物馆、高耸的山川、美丽的河流、丰富多彩的景点、壮观的历史遗迹等,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的巨大财富,是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好材料。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图案的来源、年龄、背景,品味所代表的含义,体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因此,要以学科文本材料为基础,整合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因素,按本教学,以图育人,以文育德,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 充分挖掘文本中无形的材料。在现行的基础教育教材中,自然科学、历史社会、思想道德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明显,其他课程不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努力研究教材,充分发掘文本中沉默传统文化教育的音符,挖掘传统文化教育的潜在因素,使文本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活教材”,不失时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向学生展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史,奏响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敲响理想教育的长鸣钟,构建学生的个人梦想;奏响诚信教育的主题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吹响感恩教育的主号角,培养学生的感恩品格;唱响责任教育的主题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把传统文化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一章、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3. 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学校一直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渠道,应承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传统文化教育不应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而应采取学生喜爱、生动、活泼的教育手段。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校园内广泛开展“道德之星”、礼仪之星”、“文明之星”、“诚信之星”等评选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激发了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驱动力;通过“国旗下的演讲”、“我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比赛、“传统文化陪伴我”演讲比赛、“我唱红歌”歌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优秀民族文化的无限魅力,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入学生心中,成为实际行动,表达美好的生活。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局限于课堂,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例如,带领学生进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激发民族感情、爱国主义、强国;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应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如利用学校历史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开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活动,发挥其独特的文化教育作用,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培养,培养民族感情,内化民族意识,升华民族精神;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会、学生会等,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校园始终保持文化活力,增强文化吸引力,激发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传播;学科教学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突出“活动”和“渗透”,强调“实践”和“经验”,实现“合格”和“专业”,使师生成为传统文化的自觉发扬者、继承者和实践者。   4. 有针对性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不能“短、平、快”,不能采取“大跃进”的方式,而要有序推进,扎实有效。否则,传统文化教育就会成为一种形式,走过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注重感性教育,阅读简单的古诗词,了解民俗和传统礼仪,学习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小学高年级要注重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开展认知教育,熟练书写楷书,体验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阅读古诗词经典,培养学生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初中适合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临摹名家书法,了解古诗词格律,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欣赏传统音乐、戏剧、艺术等艺术作品,感受情感和思想,参加传统礼仪和节日活动,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阅读长篇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脉搏,增强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5. 从细节入手,加强中国传统节日教育。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无形损失。然而,在西方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节日被年轻人忽视。年轻一代甚至一些成年人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重阳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的认可度有所下降,对西方“洋节”的热爱也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们记住这些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起源、内涵和意义,并永远继承下去。每当节日到来,学校组织一些纪念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节日的背景,揭示中国传统节日丰富的人文精神,创造强烈的节日氛围,给传统节日更多的时代氛围,让学生感受传统,继承文明。
 
6. 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考试中的比重。考试具有指导作用,影响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挥考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指挥作用,小学毕业考试、高中入学考试、高考应有意识地提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和分数,追求教育理念,使学生在传统文化自我教育和自学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提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命题应反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创造传统文化情境材料,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现实,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触及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价值和有用性,提高生活品味,使他们能够为祖国、感受祖国、为祖国、梦想、学习祖国。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灵魂,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应该继承、发扬和实践,而不是漠不关心。否则,国家或民族就会松懈、沮丧,甚至衰落。我们的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应该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外化为言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