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培养教育的目标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开设工程专业的本科院校1003所,占高校总数的90%,工程专业学生占本科以上学生的32%。数百万工程技术人才分布在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岗位上。他们的性格不仅影响个人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青岛滨海学院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大力营造校企合作与工程相结合的教育环境,以培养思想素质好、工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现场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应用型工程专业学生性格培养教育体系。
性格培养教育的目标
性格有其“确切的性质”,这是一个人内心的价值所在。良好品格的内涵是美德、诚实、公正、勇敢、善良,是良好行为的内在动力[1]。性格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具有良好的性格成为社会用人的首要标准。青岛滨海学院为了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的要求,对青岛100家用人单位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单位招聘毕业生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敬业、热爱岗位。76%的用人单位将其放在首位,远高于职业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形象气质、教育背景等。对已收到毕业生满意度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工作责任感和诚信满意度较低[2]。对于应用型工程大学生来说,就业后大多面向生产现场,从事生产工艺、产品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线技术工作,需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勤奋的精神素质。
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对工程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定位,学校创造了以学生品格培养教育为基础,以渗透课堂内外实践培训为主线,以工程结合为主要形式,注重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的CPPT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其中,C代表Character,是指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工程大学生品格培养教育;P代表Practice,是指渗透课内外的实践培训;P代表Production,是指面向生产线的工程结合培训形式;T代表Technology,是指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校以CPPT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满足企业对人才最基本的需求为目标,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人文科学素养、良好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系统的性格培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工程专业思维,养成习惯,形成性格,最终促进个人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