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011年,笔者接手了五年级高职二年级班,整体状态相对安静,在学校表现平平。
1.问题
接手后,作者发现该班具有典型的高职学生特点:普遍理解事实,遵守规则,能够完成所有教师在学习中分配的任务。同时,班级存在几个明显的问题:一是副班长对班级工作缺乏热情,前班主任请辞被劝回;二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各类校级活动,但明显缺乏主动性;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遵守纪律,但在课堂上或课间与老师的交流较少,气氛略显沉闷。
2.原因
第一,班长无能为力。班长Q活泼大胆,热情参加各种活动,但由于缺乏全局观,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不好。副班长L对老师很有礼貌,有很强的上进心,但在组织班级工作时有点害羞,遇到事情时很不耐烦,领导能力有点弱。
第二,学生缺乏热情。老师的教学反馈显示,班上的学生有点僵硬,对参加学校活动缺乏热情。
第三,对未来感到困惑。班上几位成绩好的班委表现出的困惑,对班级气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对策
(1)自我反省和自我意识阶段:了解个人价值。学生们围绕“我是独一无二的”的主题举办了一次演讲班会议,展示了他们的社会价值,形成了“为我感到骄傲”和“我更精彩”的班级文化。作者发现原来的班级很有才华。
(2)自尊和自信阶段:培养积极的情绪。作者提供了合适的舞台,让学生以各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自尊和自信。各种活动取决于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开放灵活的思维,学生在集体整合中创造积极的心理素质。
(3)自律自治阶段:养成自主习惯。自律的重点是个人行为准则。完善自律的过程如下:分析原因,找到协助实施和科学惩罚的方法,重点是协助实施。培养自治依赖于机制,作者建立了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的班级管理和评价规则,形成了努力工作的班级文化。
通过以上实践,学生在课堂、校园和企业的学习和生活中充满了活力,赢得了教师、学校不同部门和企业雇主的好评。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获得多项荣誉,班级获得市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作者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