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技术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学生走在路上,另一个学生突然伸出脚绊倒了他,引来了幸灾乐祸的笑声;课前唱歌时,突然有人发出奇怪的声音,立刻引来哄堂大笑;上课时,当老师谈到某个地名和某种食物时,一些学生打断了他们:“老师,你去过吗?”“你吃过吗?”;自学时,学生们沉浸在学习中,但一个学生拿出镜子、梳子等等。不难看出,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总是喜欢表达自己,心理和身体还不成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非常迫切。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道德培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期机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身体强壮。完善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关注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手段。
如何加强德育工作?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德育,培养学生理解、追求、创造美的激情和能力,自觉塑造个人形象,防止各种精神疾病的发生。
一、细化美的内容,明确奋斗目标
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一个人的外在美包括:外表、动作、语言、装饰、气质、举止等;内在美包括:自我道德意识、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华、知识渊博等。在言语和行为方面,教育学生成为绅士和女士;在学习和锻炼方面,成为一个坚强的男人和一个坚强的女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形式细化美的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美,有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此外,针对嫉妒、怀疑、勇气、恐惧、骄傲、自卑、自私、固执、不耐烦、敌意等不良心理个性,在课堂上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讨厌的个性,公布调查结果,鼓励学生提高辨别善、美的能力。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在需求
在一次考试中,坐在教室外走廊上的学生要求与教室里的学生改变他们的位置。原因是他们在外面晒了一天,其他班也轮流坐在外面,但教室里有些学生不愿意。这时,笔者对教室第一组的学生说:“为了公平起见,今天你坐在外面。我相信你们组的学生不会斤斤计较,对吧?”听了笔者的话,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笔者趁机对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学生说:“第一组的学生不在乎,很优雅!在接下来的两次考试中,你轮流出去坐着,好吗?”他们还高兴地说:“好吧!”一个小时后,换到外面坐着的学生汗流浃背。我问他们:“你能坚持下去吗?”他们自豪地说:“是的!”无怨无悔的表情与争执形成鲜明对比。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要我们正确引导,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自我完善、自信和自我控制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的勇气,口袋里的钱不宽,讽刺和嫉妒就会减少,固执和不耐烦就可以改变。
3、教学生方法,不断完善自己
1.建立座右铭
名言可以说是名人一生努力和智慧的结晶,是对生活深刻理解的集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座右铭,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更好地专注于学习。
2.鼓励学生写成长日记
引导学生把日记作为分析、研究自己言行、监督自己言行的一种形式,做到每天反思、每月总结,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批评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总之,在注重德育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美育的熏陶,“引导美育”,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真正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