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概念透视当前外语教学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从新概念透视当前外语教学
学习伙伴使用的原则符合语言变量互动和联动的概念,强调完全多变的语境来自互动。只有学习正确,才能正确使用。在本原则和概念的指导下,从当前教学的不足和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议。
1.以生为本,交流互动
在中国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参与课堂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这些不足和问题与学习伙伴使用的原则背道而驰。“语言使用能力是在互动中发展起来的,没有互动学就不会说话”。然而,教师的输入方法不恰当,效率低下,效果差,使学生厌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明确的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角色扮演、编造对话、采访、模仿经验或故事等活动,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在正确、恰当的输入中积极运用知识,及时练习和运用知识,真正学好用好。
2.语境教学,学伴随用
目前,小学课堂英语教学以教师灌输为主,辅以学生记录和复制,缺乏语言学习的语境创造,语言学习机械僵化,不仅缺乏大量的语言输入,而且缺乏语言的使用。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明确的意义,所以学生对所学知之甚少。在提取和应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中国英语”或“哑巴英语”。互动、上下文和意义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使用上下文的创造和多层次结构应用的实践。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学习语言,增加学生的输入,确保有意义的输入,让学生在上下文中学习新的表达方式。例如,教师拓展创造情境,运用和练习语言形式,多角度、多形式练习,促进交流和互动。
3.文化认同、互动
中国中小学生对外国文化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了解甚少,甚至缺乏。这增加了中国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难度,用母语思维学习和使用,自然导致使用不真实或中国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使学生积极从思想和情感方面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融合,如观看外语电影、外国文化节目、阅读外语小说等,并通过多种方式接触外语。
4.设计作业,学伴陪伴
重复率和接触量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必要条件,既巩固了正确的用法,又总结了句型。课后作业的目的就是体现这个条件。但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简单粗糙的课后作业设计,缺乏语言实际应用的针对性,以及机械阅读课文、多次复制单词、背诵课文等需要。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和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学习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加强所学语言知识的实践,弥补课堂学习的有限情境和有限时间的交流互动,增强语言学习的复制率和接触。因此,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设计课后作业,注重所学语言知识的复制和运用,如与同学、朋友、网友、外国游客进行外语交流,利用网络与外国笔友交流,通过电子邮件,或提供外国交友网站进行交流和巩固实践语言,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效果,真正体现学习伴随的外语学习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