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创新教育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新教育。它既不以知识积累的数量为目标,也不以知识继承的程度为目标。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教育也强调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获取知识的方式;它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更强调学生创造力的探索和培养。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像传统教育那样培养同一规格的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性、复合性、通才性的新人才。
创造性思维是与学生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的核心。想象力、好奇心、挑战性、冒险性、独立性、自信心等个性心理素质是其非智力因素。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首先要树立创新价值观。创新价值观是充分认识创新在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坚定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理念,把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作为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教育的功能从继承转向创新;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创造力;从培养标准化的个性到培养多元化的个性,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培养能力。在课堂的基本结构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开展情境教学,营造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多向思维、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探索发现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发现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发展创造力,教会学生发现的方法,包括观察发现、模型发现、类似发现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更有目的地、更有意识地开展发现活动,取得发现成果。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自己的创造性个性。教师要以敏捷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审美价值、优美的语言、饱满的精神、优雅的举止进行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时,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造性劳动的环境,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大力倡导教师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造性思维和方法,用言行影响和感染学生,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