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人在财富面前确立主体地位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金融商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现有成果来看,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现代社会个人的财务管理能力及其培养。然而,金融商业教育的内涵远非如此。金融商业应该是个人从事与财富有关的活动所反映的综合质量或质量的表现。这种综合质量或质量由“财务知识”、“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和“财务能力”组成,其中“财务能力”是核心要素。笔者同意,金融商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规律,对教育者施加特定影响,培养教育者从事或将从事与财富有关的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能力的社会活动。金融商业教育不仅具有传授金融知识、培养金融能力等重要功能,而且具有非常丰富和重要的人文价值。
引导人在财富面前确立主体地位
人与财富的关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问题。很多人在理论上是对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处理不好。金融商业教育的人文价值首先体现在金融商业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和处理自己与财富的关系,帮助人们在财富面前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上。
马克思认为,财富的本质在于财富的主体存在。他指出:“事实上,如果我们抛开狭隘的资产阶级形式,财富不是个人需求、才能、享受、生产力等的普遍性吗?”财富不是人对自然的力量―既是所谓的“自然”力量,也是人自身的自然力量―统治的全面发展?财富不是人类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吗?[1]这一结论表明,马克思对财富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看法,即财富的本质不是事物,而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自然力(即劳动力)的发展,是人类创造性人才的发挥。财富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人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生产的。没有人类发展的需要,就没有必要生产财富。面对财富,人永远是财富的主体和主人。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的财富本质观不是基于物质的物质财富观,而是强调人、重视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力的人文财富观。
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财富的关系?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在“人类依赖”阶段,物质财富的生产和享受是人类全面发展的第一个前提,财富主要表现为其使用价值。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摆脱了对“人的依赖”阶段,进入了对“物的依赖”阶段。从理论上讲,从对“人的依赖”到对“事物的依赖”,可以突出人在财富面前的主体地位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然而,在这个阶段,财富的表达形式已经从原来的使用价值转变为交换价值,货币已经成为财富的“一般形式”(马克思语),并获得了购买他人劳动力和生产材料的权利。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而资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得更多可以交换的资本和剩余价值,人们对金钱有贪婪和崇拜,导致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因此,财富被异化,人的劳动被异化,人与财富的关系也被异化。原本为人所用的财富,反而成了人们追求的目的,这种情况在目前的中国也存在。
马克思的财富本质及其对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和财富异化的分析,突出了金融商业教育的重要人文价值,即通过金融商业教育,向教育者解释人与财富的科学关系,使他们明白人才是最基本的,财富是由人产生的,为人发展。引导他们在财富面前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在与财富的交流活动中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人格。就我国现状而言,金融商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帮助人们在财富面前找到缺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重新成为财富的主体。此外,金融商业教育也让人们明白,财富不仅仅是指金钱,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任何具有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资本价值的物品都被称为财富。除了物质,财富还包括精神财富。不仅有个人财富,还有社会财富等等。在此基础上,金融商业教育帮助人们学会充分利用财富,在与财富有关的活动中创造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财富,并建立应有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