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强调智力和人才的发展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目前,我国小学艺术教育强调智力和人才的发展,以艺术教育为教学技能。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美育是德育和智育的从属。强调儿童对人物和自然的模仿和再现,忽视儿童对生活体验的创造和表现。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性,忽视儿童的主动性,把儿童置于从属地位,不激发他们思考、创造力和构图的主动性,不能真正发现和感受美。虽然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视艺术课程,但缺乏艺术专业的地位和教学硬件,缺乏良好的校外艺术环境,小学艺术教育的形势并不乐观。因此,有必要考虑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美术课应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基本艺术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加强道德意志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力能力和创造力。知识、技能和德育是这一时期美术教育的特点。
200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艺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艺术教学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学习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大纲制定的教学目的来看,2004年大纲更注重素质培养、创造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不再强调知识教学和技能掌握。
美国著名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认为,“艺术教育强调个人和自我创造的潜力,特别是艺术可以和谐地领导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创造出身心健康的人”。他主张艺术教师不干涉儿童艺术的学习过程,不要试图教孩子如何绘画,而是根据他们的发展阶段和年龄特点,为他们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艺术教师应选择适当的主题和材料,引起和维护儿童艺术创作的动机,让他们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自由表达自己,发展艺术能力。这种自我表达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奥地利法郎兹·西泽克强调用自由联想和童话来刺激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提供大量的材料,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鼓励孩子以视觉形式表达他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事件的感受。他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艺术教育应遵循儿童与生俱来的成长规律,遵循内在规律,发展儿童的创造本能和热情。艺术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和研究儿童的这些发展规律,建立创造性的氛围,给儿童一个安全、充满爱心的心理环境。
儿童艺术教育不同于成人艺术教育的概念,这不仅是一个困难或循序渐进的问题,而且是由儿童的身心发展决定的。儿童艺术的认知和表现不仅是儿童本能欲望的表现,也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他们不会根据眼睛看到的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结构来表达,而是用心灵对感知风格的把握和理解来表达。儿童艺术教育具有多种综合教育功能特点。其功能包括培养美感、促进认知、发展智力、提高手、眼、脑的协调性和手的灵活性。促进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这个功能是通过造型活动实现的。造型是儿童艺术教育的核心,也是儿童艺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重要内涵。
儿童造型活动与游戏密不可分。他们对随意搭配的树叶、纸和棍子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感兴趣通过自己的主观意志来改变一种材料的形状。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不仅满足了儿童游戏的需要,而且获得了物质世界的真实信息和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每一种新材料或新风格的接触和体验都会使他们形成深刻的记忆和长期的影响,从而培养儿童造型艺术的基本感受。儿童在造型活动中的表现可分为“形象表现”和“功能表现”。这两种表现都是通过视觉形式在活动中实现的。也就是说,孩子们在造型上的重点是艺术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只对“形状”(形状、颜色、组成元素等)和“形状”引起的联想感兴趣。例如,当一个孩子能在涂鸦期画出圆形时,他不想画任何东西,而只是对这种最简单的“形状”感兴趣,它可以区分图片和底部。在未来的象征符号和各种形象风格和组织形式中,也是基于形式的变化和关系。
艺术教育本身就包含了美育的内容。儿童在造型活动中的创造力也离不开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感受。造型艺术为儿童对美的理解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视觉对美形式的理解。儿童在艺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主观欲望和想象力的产物。他们自然会表现出内心美的情感,从而产生自然、诚实、大胆、朴实、直率、幼稚的特点,而模仿教师艺术的作品则会失去这些最珍贵的东西。
讨论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有助于更新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解,指导艺术教育内容、方法改革,使儿童艺术教育可以开拓更广阔的世界,以前有效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也可以总结规则,继承和发展。由于艺术对人类发展有其独特的价值,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基于他们终身发展的有益高度,而不是简单的技能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