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顾巴和林肯是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估专家(Egon G.Guba and Yvonna S.Lincoln)教学评价理论的评价模式主要有两种:鉴定评价模式和发展评价模式。所谓评价模式,是指利用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并按照一定的标准作出奖惩决定,也称为奖惩评价模式;发展评价模式是指建立一些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水平发展的指标,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分析教学的优缺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虽然从表面上看,这两种评价模式是不同的,前者是关于过去的评价,后者是关于未来发展方向的评价,但这两种评价模式从根本上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应从教学评价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方面需要奖惩评价,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评价,多元化运用教学评价模式。要实现教学评价模式的多样化,不仅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和目的,还要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和评价监督体系。
 
1.明确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倡导评价参与者的多样化。关于教学评价,要防止评价主体单一化,避免评价结果的片面特征。根据多元化的评价观点,评价参与者不仅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管理等内部群体,还包括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知名教育工作者等外部群体。此外,社交媒体的参与也非常重要。毕竟,媒体力量的公平、公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对遏制评价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和提高小学教学知名度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其中,在所有评价参与者中,需要明确教师评价参与的主导地位。毕竟,与外部评价相比,教师本身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情况的现状、问题和不足。如何确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从以往的“他评”转变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教学信息。然而,这里需要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注意教师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发展评价的理论指导,教师与其他评价者应根据共同协商的意愿,放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强制对话模式。
 
2.合理设置教学评价指标结构。不可否认,教学质量的评价必然会使用一些软指标,因此很难用数字来定量,需要用定性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如“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不同的评价者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评价结果必须不同。因此,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应合理设置在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但指标权重的构成仍需在具体应用中研究。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和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结构应具有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多层次”特征是指评价指标的结构一般由三个指标层次组成,上下级指标之间存在从属关系,下级指标应在上级指标范围内进行逻辑分析;“多样化”是指平行指标之间既有定量指标,又设置定性指标,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分析指出,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的性原则。实施教学评价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建设和改革,因此选择的每个维度指标都应围绕这一目的设置;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也就是说,要注意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尽量避免信息中的主观色彩,这就要求指标数据可以通过统计、计算机技术等手段进行分析,而不是注重标准化研究;第三,专业原则是指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设置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有:考试目标的预期通过率、学生出勤率或旷课率等。
 
3.探讨教学评价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教学评价参与者来自学校和学校相关者,相关主体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关系。因此,在教学评价的实施阶段,要始终采取有效措施对其全过程进行监督,防止一些评价行为因“寻利”而扭曲。一是加强监督制度建设,建议教学评价小组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在传统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小学教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约束和保障教学评价行为中的监督制度;二是完善监管主体,包括内部监管主体和外部监管主体;三是加强监管过程的连续性。笔者认为,教学评价的监督不仅需要事前事中进行,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事后监督,即教学评价结论的理论指导必须具有内外部监督机制的综合作用,才能付诸改进教学方法或手段。
 
4.促进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目的的有效统一。大量的教学评价实践表明,教学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二是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注重判断教学过程,提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和措施;相反,后者倾向于判断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奖惩的依据。事实上,两者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非常重要,其有效结合将在相当程度上激励和鞭策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促进教师通过改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终目标。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