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内涵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活动中,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在教学中的共同参与。”当小学生第一次学习英语时,他们充满了好奇心和积极的参与。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良好的开端,使用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小学生情绪脆弱,需要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正确指导。
情感教育的内涵
(1)情感教育的定义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的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可以看出,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与人类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它不仅依赖于特殊的教育,而且还依赖于一个产生、培养和形成的过程。情感教育不仅以情感为目标和内容,而且以情感为手段和方式。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素质,发展自我情感控制能力,促进学习、生活和周围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个性特征,真正成为道德、智力、体质、审美和劳动态度和习惯的文化工人。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情感素质不能发展,只停留在自然和习俗的水平上,那么他就会逐渐失去对知识、道德良心和审美兴趣的渴望,更不用说劳动的快乐和身心健康了。这种情况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对社会和国家也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
(2)情感教育的现状
20世纪6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语言教学情感因素的作用一度受到特别重视,形成了一些以情感因素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流派。20世纪80年代,随着语言教学研究重点的转变,人们逐渐从研究教师如何教学转向学习者如何学习,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十年来,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已初具规模。国内几种主要的情感教育模式有:情感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认知切入模式、爱情系列教育模式、审美建构模式和快乐教育模式,其表现形式最为突出:“情境教学”和“快乐教育”。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利用英语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心理领域,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具体来说,有四个阶段:一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创造情境,将言行结合起来,进行片段语言训练;二是通过“观察情境教作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加深情境体验,开展联想,练习再现情境,进入情境陈述,鼓励学生情绪辞发;三是通过生活展示情境、物理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片再现情境、体验情境、语言描绘情境六种不同方式创造与教材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感受美,入境→爱美而动情→理解美和理性;第四,在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运用形式新异性、内容实用性和方法启发性情境教学三个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所谓快乐教育的出发点是改变小学生学业负担带来的心理负情绪状态,打破负情绪与学业不良之间的恶性循环。一方面,通过学生认知成功促进积极情绪;另一方面,利用积极情绪改善学习活动,理顺情绪、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四点:(1)通过课程调整、评价改革等方式解放小学生学习负担,减轻学生心理压力;(2)改善师生关系,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和尊严;(3)改善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成功,带来成功快乐;(4)加强课外和户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的直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