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情感因素”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如果说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一幅水彩画,那么我只是一个稍微了解颜色的画家,用我的经验教孩子描绘“我知道的”:蓝色的天空,真实的地球……但孩子们用心灵的画笔和夸张的涂鸦提醒我,他们想描绘的不是成年人眼中僵化的世界,而是用知识和探索的心来描绘真、善、美的情感世界。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目标――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它对受教育者的全面成长,特别是人格的成长具有非凡的人文价值。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到:“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生活态度,使学生建立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和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在提高学生的道德、审美能力、促进其认知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心情是好行为习惯的沃土”。6.~12岁是儿童身心发展最快的生命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情感教育是以“人”为基础的教育。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立足语文课堂,落实三维目标,以“知识技能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在学习探索的“方法过程”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孩子年轻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给孩子一个真实生动的世界和生活。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情感因素”为情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情感因素丰富。在《教材内容情感分析及其处理策略》中,卢家楣根据教材中包含的情感因素,将教材内容分为四类:包含显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包含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包含理解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包含中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即不包含情感因素)。在小学低段,“包含显性和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在苏联教育版教材中所占比例惊人。以苏联教育版为例:除8篇识字韵文中的4篇是“无情感因素”外,其余24篇课文和4篇是“包含显性和隐性情感因素的教材内容”,占87.5%。
2.教材根据情感因素分为板块。以单元的形式,将情感相似的教材安排成板块。苏教版第二本教科书:“1~4课为“春光篇”~8课为“哲理”,9课为“哲理”~12课为“亲情篇”~16课为“勤学篇”~20课为“爱国”~24课是“科技文章”。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明显或隐藏的情感教育因素。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影响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感受到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人格素质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的作品是作家生活体验的凝结,是对人类生活和意义的质疑,是情感教育的领域。这些大量的“包含显性和隐性情感因素的教科书内容”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