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发表网,快速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期刊论文发表网

主页 > 论文资讯 > 教育论文 > > 详情

More论文欣赏

 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高等教育必须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共识。近年来,宁波高等职业教育直接培养应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思想也应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更符合一些重要的经济原则,区域经济理论对高职院校建设,最具参考价值。因此,对区域经济环境的深入分析,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加快应用人才的培养,对宁波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区域经济的特点
 
生产资源有限,但区域内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经济区域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中国经济正逐步向区域发展,现在已经初见端倪。对于沿海地区来说,经济区域化是最重要的发展现实[1]。区域经济理论也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区域经济的特点如下:
 
1.位置。由于某一地区在空间位置、自然资源、文化特征和政治组织方面相对独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形成适应的产业结构、经济类型和生产模式,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因此,区域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区位差异和区位优势上。
 
2.不平衡。由于同一地区资源条件不均匀,区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区域统一市场背景下分布的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经济的不平衡使同一地区的城乡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布局、经济结构和文化特征。
 
3.竞争力。区域经济的区位和不平衡使得整个区域的统一市场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通过竞争分配有限的开发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内外各种资源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生存,各种经济体不可能保持自然发展的状态,全部投入到竞争中。人力资源的流动是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特征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投资,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多渠道投资,但同时,区域经济也可以制约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而且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结构。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反映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1.高等职业教育的区位特征。首先,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根据产业和产业进行分解,无论其空间范围如何。这样,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体现了区域劳动力的结构,也体现了区域产业和技术结构。其次,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基本一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产力体系。区域之间是独立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培养人才。因此,属于同一经济区域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在目标、层次、类型、运营等方面也是独立的。最后,区域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区位特点,通过总体规划,建立目标明确、组织规范、分工科学、资源共享的教育体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有所作为[2]。
 
2.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多元化特征。由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特点,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内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需要,多元化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要遵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特点,把握自身的发展定位,在办学体制、专业建设、培训模式等方面形成特色,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3.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特征。由于该地区办学资源的有限性,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其生源战和就业战是最明显的表现。高职院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加强特色建设,形成办学品牌,才能在市场化的办学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
 
三、宁波区域经济环境特点
 
宁波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从宏观经济形势来看,宁波三大产业比例为3:53:县域经济与城区经济的比例为544:5、属于区域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一般来说,宁波市区域经济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1.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宁波产业结构不仅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而且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更频繁地表现为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转移,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区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2.产业集群趋势
 
宁波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发展趋势。1999年宁波市33个制造业――据2004年产业集聚度指数统计,20个产业集聚度指数有所增长,13个产业集聚度指数有所下降。除烟草制品行业外,15个行业呈现集聚现象。目前,宁波市重点产业主要集中在石化、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机电模具、IT产业、旅游展览、文化服务、港口物流、经济管理、经济贸易、金融保险等十大产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是宁波企业的块状分布。据2006年底统计,全市块状经济145元,年产值78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单体规模超过10亿元的有6元,超过5亿元的有10多元,超过1亿元的有90多元。全市块状经济从业人员40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3]。块状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培育专业市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块分布和集聚发展的特点,使宁波形成了区域规模企业集团、区域生产基地、区域规模品牌效应和区域规模市场体系,产生了强大的区域竞争力。
 
   3.系统多元化混合
 
宁波区域经济是以混合经济为主体,以民营、集体、国有、外资融合为主体的经济体系。截至2002年底,国有和集体企业重组已达98.9%。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宁波始终坚持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生共融的开放混合经济模式,始终坚持国家、集体、个人、外资四大经济组成部分的“四轮驱动”、共同发展使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宁波有近30万个私营、私营和其他类型的经济实体,其数量和产值占全市的90%以上。这种混合模式被称为“宁波模式”。
 

 

相关期刊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