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消费主义思潮主要体现
作者:发表网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众所周知,思潮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当代世界思潮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了21世纪世界各国的思想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忙于振兴自身经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第三产业的兴起,广播电视、媒体等产业日益成为人们的消费品范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消费品的生产大大满足了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使整个社会从生产转向消费。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受到消费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控制。为了赚钱,为了消费赚钱,为了更好地工作,为了赚钱,然后消费回收。随着消费主义的出现,一些消费品的生产者以金钱为基础,将历史纳入商品行列,供世界消费。所谓的历史消费,即消费历史,是对历史事实的模仿,这就是历史消费主义。
一、历史消费主义
历史消费主义以金钱为基础,消费历史,玩弄历史。这种社会文化思潮遵循商业原则、游戏原则和幸福原则,把历史当作商品消费。商业化的历史只考虑历史的商品价值,注重追求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历史题材只作为背景和诠释故事的手段出现。几乎所有的历史真相和规范尊严都被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精神和生理欲望的释放所消解和掩盖,甚至成为吸引观众的噱头[1]
二、历史的悲哀
当历史题材被以金钱为基础的文艺创作者纳入作品时,历史的悲哀就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历史视为最高的学术范畴,历史具有不可否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然而,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历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越来越被世界忽视甚至忽视。今天是“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有些人缺乏人文素质的支撑,缺乏应有的思辨能力,单纯追求新奇搞笑。市场也不惜一切代价吸引公众的注意,导致越来越多的历史被戏弄、歪曲,甚至英雄被恶搞、丑化。如今,中国的历史消费主义思潮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中,笔者拟列举更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进行解释。
1.大禹治水之三
纪连海以100个论坛而闻名,在上海电视纪录片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表现出惊人的观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婚外情,并编造了姚姬,以配合大禹治水的成功。许多学者质疑并证明了纪连海的错误观点。纪连海的“婚外情”无疑是为了迎合当前包二奶等婚外情的热点社会现象。事实上,它是“没有实事求是的意义,有耸人听闻的心”[2]这种歪曲和篡改历史的行为,无非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收视率。然而,作为传播历史和文化的公众人物,一些“明星学者”的观点直接影响着接受者对历史的态度。明星学者在玩弄历史。历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在哪里?
2.戏说帝王之史
据史实记载,秦始皇是暴君,但在一些影视剧中,他被解读为爱人如子、支持和平的仁君;伤害国家和人民的慈禧被解读为开明温柔的统治者,更荒谬的是,慈禧被美化为几乎完美的慈母形象;项羽和刘邦的楚汉之争归根结底是因为一个女人――虞姬等戏有很多例子。历史的真实性和人性的善恶性已经被完全忽视,而这样虚构的“历史”已经成为提高收视率和票房的亮点。
3.红色经典的尴尬经历
自从《馒头引发的血案》恶搞《无极》后,人们似乎进入了恶搞文化的狂热时期,一些恶搞对象指向红色经典。在《闪闪发光的红星潘东子》中,原本想参加红军的小英雄潘东子整天梦想着大明星。他的父亲成了房地产鳄鱼,烈士的母亲想参加非常6+1;新版《红色娘子军》声称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莫名其妙地增加了一段爱情等等。历史的崇高和英雄的伟大在瞬间变得面目全非。[3]这样的文艺创作者以金钱为导向,为了追求眼前的商业利益,为了赢得观众的微笑,为了迎合当时韩剧等青春偶像剧的热潮,彻底颠覆了红色经典,牺牲了历史和优秀民族文化的崇高价值。严重误导群众心中英雄的形象。
十八大提出:“为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发展和繁荣,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前进。”由于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必须发扬主题。如果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收视率或其他功利主义,不顾历史的真实性,随意编造和扭曲历史,不仅会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会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